广州专业医疗事故律师
'
法律咨询热线

13925152202

您当前位置: 首页 律师文集 事故纠纷

输血相关诉讼引发的思考与对策 医疗事故发生后,医患双方如何对处理

2022年2月14日  广州专业医疗事故律师   http://www.xhmdlslaw.com/

 朱德全律师,广州专业医疗事故律师,现执业于广东金轮律师事务所,法律功底扎实,执业经验丰富,秉承着“专心、专注、专业”的理念,承办每一项法律事务、每一个案件。所办理的案件胜诉高,获得当事人的高度肯定。在工作中一直坚持恪守诚信、维护正义的信念,全心全意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输血相关诉讼引发的思考与对策

近年来因输血引发的少数法律诉讼,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是个别医院违法采血和艾滋病病人“卖血”,致使多例患者感染HIV; 二是在急救过程中,给Rh病人输用了Rh血,虽然救了命,但确实给病人未来再次手术或生育带来风险。前者属违法案件,后者可能引起医患纠纷。无论何者,受害的是病人,状告的是医院。为了吸取教训防患于未然,特提出以下问题和对策供有关人士参考。 预防血液传播性疾病 我国实施已经8年了,无偿献血率从22%提高到95%,自愿无偿献血从5.73%上升至85%,血液安全有了很大提高。大众对输血风险也有了一定认识。医院在血液保护上加大了力度,开展了血液稀释、血液回收等自体输血措施,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由于老年肿瘤手术和器官移植术的增多,我国年用血量已由800吨上升至1600吨。因此,血液的污染问题及控制血液传播疾病问题不可忽视。 为此我们呼吁尽快实施以下对策:①坚决取缔地下血站和非法采集血浆机构,在3年内彻底取消有偿献血;②增加投入更新设备,在县市以上中心血站开展病毒DNA检测技术,缩短窗口期,提高血液的检测水平;③积极倡导自体输血、成分输血,严格掌握输血指征,杜绝不必要的输血和血浆的过度使用。 关注稀有血型病人的输血安全 Rh是最常见的稀有血型,尤其是AB型的Rh病人仅占总人口的0.3‰。当他们接受择期大手术时,无论从患者安全角度,还是避免医患纠纷角度,首先应在术前让患者及家属在输血同意书上签字。要充分告知手术中如输用同型Rh血,二次手术时不得再用Rh血,必须使用Rh血。如果是女性患者,应告知术后妊娠若是Rh胎儿,可能发生意外等。患者签字后方可手术以减少医疗纠纷。其次可采取以下措施:①术前自身储血,即术前2~3周采血400 ml,以备手术之需;②麻醉后进行急性等容血液稀释,按1∶1进行血液和胶体液交换,再储备200~400 ml自体血;③开展术中自体血的回收及回输;④努力开发红细胞代用品,帮助失血病人度过手术关;⑤掌握本地区Rh血型人员名单,及时寻求他们帮助;⑥急需输血病人应向其他地区求援,或通过电视广播向社会求助。 完善输血指南和输血法规 输血指南是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由政府机构或专业学术组织编制的医疗文件,目的是规范输血指征,使临床输血更加安全、科学、节约,在学术层面为临床输血规范化奠定了基础。自2000年卫生部为制定以来,我国节约用血和科学用血有了较大进步,但在医务人员中输血指征的宣传和贯彻缺乏力度,不少人仍喜欢用全血和血浆补充容量。此外制定已超过5年,需要进一步修订。

输血法规是国家和行政部门强制执行的一种法律,其主要任务是用国家强制力控制输血风险,保护血液资源,为公众提供安全的血液。与输血指南不同,输血法规的制定不是完全根据研究证据来制定,如英国为预防疯牛病于1999年在全国实施了广泛白细胞去除术。在美国、加拿大和香港已经明确规定,凡在英国居住6个月以上者不得献血。甚至有的学者要求,相关立法应把预防原则写入输血法规。因此,要从根本上控制输血风险、杜绝输血传播性疾病,还应该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并建立血液安全预警体系,根据国情合理使用预防原则,必要时进行行政干预。 表 常见输血风险的行政干预 异体输血的风险 行政干预 1.已经证实的风险 细菌污染血小板和红细胞成分 对所有血小板和红细胞成份进行细菌检测 血袋标签错误导致误输血 实施条码系统确认患者和血袋 传播艾滋病病毒1/2型,乙肝病 开展艾滋病病毒-1,乙肝病毒,丙肝病毒,人T 毒,丙肝病毒,人T细胞白血病/ 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病毒的核酸检测;血浆 淋巴瘤病毒Ⅰ、Ⅱ型 和细胞成分中的病原去除技术 传播锥虫病 检查全部或抽样检查献血者的锥虫抗体 传播甲型肝炎病毒,B19细小病 开展艾滋病-1,乙肝病毒,丙肝病毒, 人T细胞 毒,西尼罗河病毒 白血病/淋巴瘤病毒的核酸检测;血浆和细 胞成分中的病原的去除技术 2.潜在风险 输血相关的免疫调节 广泛白细胞去除术 3.理论风险 传播性海绵状脑病 广泛白细胞去除术

医疗事故发生后,医患双方如何对处理

  医疗事故发生后,医患双方如何对处理

  医院如何处理医疗事故

  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发生或者发现医疗事故、可能引起医疗事故的医疗过失行为或者发生医疗事故争议的,应当立即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应当及时向本医疗机构负责医疗服务质量监控的部门或者专职人员报告;负责医疗服务质量监控的部门或者专职人员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进行调查、核实,将有关情况如实向本医疗机构的负责人报告,并向患者通报、解释。

  发生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发生下列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医疗机构应当在12小时内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导致患者死亡或者可能为二级以上的医疗事故;

  导致3 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发生或者发现医疗过失行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者减轻对患者身体健康的损害,防止损害扩大。

  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死亡病例讨论记录、疑难病例讨论记录、上级医师查房记录、会诊意见、病程记录应当在医患双方在场的情况下封存和启封。封存的病历资料可以是复印件,由医疗机构保管。

  当事人如何处理医疗事故

  发生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争议,医患双方可以协商解决;不愿意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当事人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当事人处理医疗争议的期限

  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身体健康受到损害之日起1年内,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

  发生医疗事故后,医患双方如何调解

  可以调解。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争议的,应当制作协议书。协议书应当载明双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和医疗事故的原因、双方当事人共同认定的医疗事故等级以及协商确定的赔偿数额等,并由双方当事人在协议书上签名。

  已确定为医疗事故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医疗事故争议双方当事人请求,可以进行医疗事故赔偿调解。调解时,应当遵循当事人双方自愿原则,并应当依据本条例的规定计算赔偿数额。经调解,双方当事人就赔偿数额达成协议的,制作调解书,双方当事人应当履行;调解不成或者经调解达成协议后一方反悔的,卫生行政部门不再调解。

  如何保存证据

  疑似输液、输血、注射、药物等引起不良后果的,医患双方应当共同对现场实物进行封存和启封,封存的现场实物由医疗机构保管;需要检验的,应当由双方共同指定的、依法具有检验资格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双方无法共同指定时,由卫生行政部门指定。

  疑似输血引起不良后果,需要对血液进行封存保留的,医疗机构应当通知提供该血液的采供血机构派员到场。

  尸体可以保存多久

  患者在医疗机构内死亡的,尸体应当立即移放太平间。死者尸体存放时间一般不得超过2周。逾期不处理的尸体,经医疗机构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并报经同级公安部门备案后,由医疗机构按照规定进行处理。

  如何进行尸检

  患者死亡,医患双方当事人不能确定死因或者对死因有异议的,应当在患者死亡后48 小时内进行尸检;具备尸体冻存条件的,可以延长至7日。尸检应当经死者近亲属同意并签字。尸检应当由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相应资格的机构和病理解剖专业技术人员进行。

  医疗事故争议双方当事人可以请法医病理学人员参加尸检,也可以委派代表观察尸检过程。

  能否拒绝尸检

  拒绝或者拖延尸检,超过规定时间,影响对死因判定的,由拒绝或者拖延的一方承担。

  医患双方对医疗事故中的病历有哪些权利和义务

  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要求,书写并妥善保管病历资料。 因抢救急危患者,未能及时书写病历的,有关医务人员应当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注明。严禁涂改、伪造、隐匿、销毁或者抢夺病历资料。

  患者有权复印或者复制其门诊病历、住院志、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特殊检查同意书、手术同意书、手术及麻醉记录单、病理资料、护理记录以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病历资料。

  患者依照前款规定要求复印或者复制病历资料的,医疗机构应当提供复印或者复制服务并在复印或者复制的病历资料上加盖证明印记。复印或者复制病历资料时,应当有患者在场。

  医疗机构应患者的要求,为其复印或者复制病历资料,可以按照规定收取工本费。具体收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

  患者是否仍需举证

  在医疗事故中实行举证倒置,但患者并不是什么证据都不需要提供。在医疗侵权案件中,要涉及四大要件:侵权行为、被告方过错、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及损害后果。举证倒置后,医院要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方面提出证据,患者要就侵权行为和损害后果提出证据。也就是说,举证倒置后,医院要向法院提供两个要件的证据,而患者也要向法院提供一定的证据,证明自己确实在那家医院就诊或手术过,而医院对自己权益造成了损害。

  患者享有哪些知情权

  在医疗活动中,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将患者的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等如实告知患者,及时解答其咨询;但是,应当避免对患者产生不利后果。